close

DSCN0607  擲杯大家都會執,但是很多人都執不到問題重點,或是得到自己都疑惑的杯

  因為問題如果問不對,或是答案不確定,神明也難以回答

 

 首先,大家執杯時第一個問題,要要先請問神明在不在,是的.別意外!!神明也是會出門的他會出門去各個信眾那到處看看幫助信眾,確定事情在只會兵將處理,這時廟裡就會是神明的副駕或是能力較好的兵將,代為聆聽信眾的事情,主神回來再一一稟報.但當我們執杯就表示有立即希望神明答應或是幫忙的事.如果執是哭杯(蓋杯)就表示牠出去辦事拉這時就要繼續問,問到確定回來或是請其副駕轉達.

執杯時,小事,比如請問神明在不在或是供品享用了嗎?之類的一杯聖杯即可!!!但如果是確定神明要幫忙你的事,記得!記得!要連三聖杯一杯可以說是運氣二杯是巧合,但三杯事天地為證,神明不許反悔

但是祈求時如果一直出現笑杯(兩支皆為正面)就可請問是否祈求之事有何問題,是他無法幫忙,或是沒有說你要怎麼答謝!其實答謝常常不一定是香油錢,可以說事成後帶她喜歡的茶點素果之類的,反正他答應開心就好,像我家濟公活佛就常常向信眾帶酒來

 

筊杯

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跳轉到: 導覽搜尋

筊杯筊貝,是中國民間信仰的一種尋求神靈指示的工具。筊杯在遠古民間傳統中,世人認為可以與神靈溝通的工具。原用蚌殼投擲於地,視其俯仰情形,斷其吉凶。後改用竹子或木片,做成蚌殼狀替代。名稱有時會倒過來稱之為「杯筊」,或作「杯珓」﹑「杯校」﹑「杯教」﹑「碑珓」﹑「珓杯」﹑「珓兒」﹑「跋杯」。關於「杯珓」兩字的字源,宋代學者程大昌推論:因蚌殼可如杯子般盛水,是為「杯」;珓的發音和「敎」的發音類似,代表借用杯珓的仰俯來傳達神佛的意志以敎示人們,於是使用「珓」一字。

外觀材質

台灣彰化縣鹿港天后宮清朝開始使用的筊杯

筊杯的大小一般以手掌能合住為原則,但也有特別製作的大型筊杯,在民間信仰中,特殊尺寸的筊杯也必須請示神明是否合意。大型筊杯一般是放在紙錢上,雙手握好紙錢,再將筊杯甩落,這是用在廟方人員求問重要事務時,如慶典日期、作事宜等。今日,有許多廟宇也採用了塑膠製的筊杯。

求神禮儀

台灣國共內戰前的中國廟宇、一般供奉神像祖先神位的家庭,幾乎都有一到數對筊杯,供上香膜拜之後,請神明指示的工具。這個動作稱之為「擲筊」或問杯。在臺灣,凡是道教廟宇,在神像前幾乎都有一到數對筊杯,佛教寺廟偶爾有之。臺灣民間信仰中,凡是求籤,均需要向神明擲筊確認。「筊杯」簡稱「杯」,故臺語「擲筊」又名「跋杯」。然而筊杯並非僅在廟中使用,家中有供祖先神主者,往往也會備有一對筊杯,如果是向新逝的死者神位求問問題,不能使用「筊杯」,只能用兩枚硬幣。如掃墓等情況,臨時需用之時,亦可以二枚相同之硬幣代替。

  1. 稟明: 執一對杯筊在香爐上繞三圈,在神明前,稟明自己姓名、生辰、住所及請示事項,一次一事。
  2. 擲筊(問杯): 將筊杯合在掌心,並略為上拋擲出讓它落地,觀看正反的組合。

擲筊結果

聖筊(聖杯、允筊、允杯、有筊、有杯)

即二支筊杯一正一反(一陰一陽),代表所請示祈求之事神明應允、贊同、可行。

笑筊(陽筊、笑杯)

兩支皆為正面(陽陽,即兩面均為平面),代表神明笑而不答,意為陳述不清、無法裁示或明知機緣未至不足,何必有此一問;或所提問題自有主張、已有定數,何必多此一問;也可以解讀為神明主意未定,重新請示。

哭筊(陰筊、哭杯、怒筊、怒杯、蓋筊、蓋杯、無筊、無杯)

兩支皆為反面(陰陰,即兩面均為隆起),表示神明否定、生氣、或者不應許所求之事。

立筊

杯筊未倒下而呈立狀,一般人擲筊多半對神明「有所求」,但若為「無所求」的信徒,有可能會擲出「立筊」。

 

現在先給大家基礎概念,平常拜拜求神上也可便利許多

占卜 問事 科儀方面的問題請來電或留言詢問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玉敕三府太子聖殿 的頭像
    玉敕三府太子聖殿

    土城 玉敕三府太子聖殿

    玉敕三府太子聖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